1.氮肥。(1)尿素、铵盐、氨水。 (2)氮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元素,缺少时会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和 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蛋白质含量下降会使作物的品质降低。(3)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2.磷肥。(1)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2)磷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缺少时会使植物生长迟缓、产量降低。3.钾肥。 (1)硫酸钾、氯化钾等。 (2)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4.复合肥料。 (1)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 (2)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5.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1)化肥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 (2)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6.合理使用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1)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保护和提高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药剂(化肥除外),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它们是农业生产中与病、虫、杂草等有害物质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2)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规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药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