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③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3)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如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二氧化碳。16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俗称干冰。16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CO2 ↑+ H2O;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CaCO3 ↓+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4)与灼热的碳反应:C + CO2 高温 2CO (吸热反应)165、CO2的用途: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166、CO2本身无毒,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保持通风,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检测CO2的含量。167、温室效应: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O3、CH4、氟氯代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3)、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168、自然界CO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169、CO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的化学性质:(CO、C、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1)、可燃性: 2CO + O2 点燃 2CO2 ,发出蓝色火焰。(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H2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H4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看燃烧的产物,不能根据火焰颜色来鉴别。 2)、还原性:CO + CuO === 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炼铁的原理) 3)、毒性: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170、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因素: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7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就会聚集大量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17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另含少量的H、N、S等元素,煤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