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的要求,600分的命题出在普通学生都能掌握的基础知识中。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达不到600分呢?因为大家复习的重点始终围绕在“知识点的重复”和“题海战术”上,对各类题型的研究及对策还比较匮乏。即:知识点缺乏化繁为简、融会贯通的方法;选择题、大题缺少规范的解题流程和思考步骤;各类题型缺乏专项的应试训练。这个前提导致考生:即使知识点会,可考试的时候一样丢分;看多少遍课本都无法将知识点与题目联系起来;做1万道题与做100道题没什么区别。于是,许多考生在高三的后期都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怎么努力,成绩都不见提高?”
事实上,在750分的总分里,考生真正因为知识点不会而造成的丢分只占总分的20%,剩下的丢分全部来自你对题目的理解和答题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四种:题目理解错误、类似题型考场搜索脑空白、临场题目快速分析能力弱、马虎。如果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正确理解自己的失分原因,再配合针对性的训练,快速提分不是一件难事。因为玖久教育每年都会遇一些黑马的经典案例。比如到了一模的时候数学成绩已经跌到37分的同学,当他把知识点整理的方法与做题技巧都掌握起来之后,一个月后数学就提高到了115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收获高分。距离高考已经不足200天,为让大家更加快速提分,建议同学们追求这样的目标:会的知识点不丢分,牢牢抓住技巧性极强的标准化试题也就是选择题!有目标才有定位,你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就注定和其他同学不同了。
首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既容易得分又容易失分的标准化试题,也就是选择题。整张试卷,选择题占高考总分的比重十分可观,750分中约有320分为选择题,占总分的45%左右。而理科的选择题分值较高,比如理综一道选择题6分,数学一道选择题5分,两道选择题相当于一道大题的分数。学生的在选择题这类题型上,普遍失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380-580分左右的学生,选择题丢分高达150~240分。500分左右的学生选择题丢分50~110分。因为选择题所占比重高,并根据你的选择一锤定音,完全没有步骤分给,是造成考生大面积丢分的一个主导因素。而且选择题出现在试卷前面,做题不好往往影响后面发挥,所以,一直以来,选择题是拉开同学们分数距离的一条屏障,命题老师也利用选择题的特点,让高考的选拔形成梯度。如果你现在想提高自己的分数,那么你在做题的时候应以选择题为主要目标着重练习。如果你能够降低选择题的丢分比例,不仅意味着你的总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还可以在高考这场选拔类的考试中跻身前列。对于普通生,应该将选择题作为提高基础分的保障,对于尖子生,应该利用选择题为后面的大题赢得时间。
但选择题的答法该从哪着手呢?是不是每个学科的选择题都要记住相应的答法?同学们都或多或少的从课堂上、课外参考书上接触过各个学科的答题技巧,确实纷繁复杂,非常多。比如单单数学这门学科的选择题答法就有10种:特值检验法、极端性原则、剔除法、数形结合法、递推归纳法、顺推破解法、逆推验证法、正难则反法、特征分析法、估值选择法。英语的单选题、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的技巧又是五花八门。大家要考6门学科,单单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就要记住这么多,好像又陷入到繁琐的题海中去了。如何才能让解答这类题型的思路简洁明了些呢?
先从命题原则上着手,而不是从题型特点来总结。因为就算我们把高考的题型都找到了规律,但那些题不见得是命题老师下次要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命题老师的出题标准,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答这一类题的答题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应试。选择题又称标准化试题,俗称客观题,因此必须强调“标准”和“客观”两个词。“客观”是做题的基础,“标准”是答题的原则。选择题这类题型很特殊,首先,它不是中国人的原创。“标准化”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这种将数学方法、概率统计方法融入其中的命题方式也极大的继承了西方人的思维特点:客观、严谨、逻辑性推理特别强。什么是客观题?就是不能发挥主观想象,做选择题的时候必须依照题目字面所表达的信息做题,尤其是语文、英语、文综等语言类考题。因为大部分选择题都是单选题,答案具有唯一性,而且全部省去了中间过程,无论什么程度的学生,只要能够做到定性读题,结合课本知识点的概念,利用选项、题目之间的暗示,就能够解答完成。
总的看来,“标准化”试题题量大、知识面宽、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总感觉很多题超出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的范围。尤其在答理综和文综试题的时候,觉得所掌握的课本知识根本用不到答题中去。很多题用知识点去答不是答错了,就是花了太长的时间耽误了做后面的大题。可是有些时候,“瞎蒙”居然也能拿到一些分数。而对于应试专家而言,这类题,格外重视高考非智力考核的潜在规则,也就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科试卷的选择题中有一部分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灵活程度;还有一小部分用来选拔和区分考生的差距,这部分题与知识点无关,但是跟考生对问题理解的角度、客观度、严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解答高考选择题既要求准确破解,又要快速选择,正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的,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我们都会有算错的时候,怎样才不会算错呢?“不算就不会算错”。因此,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我们不要给任何“方法”做出限定,重要的是这种解答的思想方式。当你具备这种思维后,去解答选择题,就发现选择题完全属于送分题。但是,怎样才能规范的按照“标准化”试题的出题原则来答题呢?我们先来看看标准化试题的基本特征。
“标准化”试题有以下六个特征:
① 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一道选择题拿到你的面前,25%的答案已经给你。
② 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如果你把选择题当做大题来做,你牺牲掉的就是后面做大题的时间。
③ 题目有暗示,当题目给出你暗示的时候,要充分利用题目的暗示去解题。
④ 选项有暗示,如果题目没有给出暗示点,那么,暗示点一定就在选项之中。通过选项之间的比较挑出一个相对最好的选项做为答案。
⑤ 正确答案有严格标准。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之间有严格的界限,这为我们进一步挑选提供了机会。
⑥ 错误答案也有严格标准。
这六个特征也可以视作“标准化”试题的六个缺陷,在做题的时候,把以上六个特征充分利用的上,会让我们更明白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的思路也更明确。
为了答题更加便捷,我们在这六个特征的基础之上,提炼出解答标准化试题的各项原则:题目暗示原则(全科)、选项暗示原则(全科)、范围更大(充分)原则(英语)、定量转定性原则(数学\理综)、选项对比原则(全科)、客观接受原则(英语\文综)、语言的精确度原则(英/文综)。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将其中几项原则结合高考真题为例,为大家做一个演示。希望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客观性思维原则:上文讲过,选择题特别强调“标准”和“客观”。“客观”是做题的基础,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接受原文所给的信息时,只能接受原文的“字面意思”和“字面意思存在的前提”。如果你对原文字面意思进行了分析,那么你就犯主观错误了。英语的“阅读理解”、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文综的“单选”多用这项原则回答。
怎样才是接受原文的“字面意思”和“字面意思存在的前提”?例如:
我一天没吃饭,我要大吃一顿!这句话说明 ?
A 一天没吃饭,我饿了 B 我正在大吃一顿 C 我一天至少吃一顿
题目解析:
l 选A的同学属于习惯性的主观臆测,没有接受“字面意思”和“字面意思存在的前提”。题目告诉你我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没有,就没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
l 选B的是没有根据字面意思去做题,题目给出的信息是还没吃饭,与选项相反,所以这属于审题不客观。
l C答案不合理吧?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因此选C。
二、范围更大(不充分思维)原则:这个原则这样理解,四个选项之中一定有主次之分,我们先找出最接近原文意思的选项,但是这个选项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如果这个选项与原文意思一点不接近,那么肯定不是正确选项。如果四个选项都与原文接近,那么我们从中挑选出的选项一定包含其他三个,这个选项的范围是最大的。这种逻辑推理还可以这样思考: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主次之分,我们一定先去满足较重要的条件(这件事情要想成功的必要性前提是什么),当重要的条件得以满足后,这件事情不一定能成功,但这些条件都满足不了,这件事情肯定不能成功。
使用这类原则时,依照两个标准:
第一、(A推B原则):如果A选项能够证明B选项成立,那么证明B比A好,如果选项A不是导致选项B的唯一原因,那么选项A也一定是原因之一。依次类推,直接得出答案。注意:该原则只能用在选项有共同点,且待选选项都与原文都接近,但是较难排除的情况下。
第二、虚实原则:答案中描述的范围越大,表达的越概括、不具体,则更加正确,因为英语表述中越具体,代表它描述的越片面,哪怕和原文语句一致。
在英语的阅读理解题型中,英语main idea(文章观点)是好学生丢分非常严重的题型,即使原文翻译过来,一样容易选错答案。用上述的方式解答,同学们可以完全杜绝这类题的出错。
举一道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此处隐去原文,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在没有看短文的情况下,该如何根据范围更大原则选择答案。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
A.Teacher of the Year 2004 in the United States
B.Ms Mellor’s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ion
C.Ms Mellor’s teaching skills of learning English
D.praises to Ms Mellor from other teachers
首先讲讲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客观利用原文的标准:
第一,不要试图从原文去“得到”答案,而是按照标准化试题的固有规律,采用选项比较、找相对最好的答案。
第二,做阅读题时,客观利用原文:
1)告诉你哪个选项肯定不对——与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选项肯定不对,要排除掉;
2)告诉你哪些选项可能正确——部分意思与原文接近的选项,留下来比较;
3)原文很难告诉你哪一个选项肯定是正确答案。除非这道题非常简单,或者你英语水平极高。
第三,答案是比出来的,不是从原文中去得出来的:对比留下的选项中哪个相对最好,而不是对比每个选项与原文是否完全一致。
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每个选项都与原文接近,从原文得不到答案。从题意上看,这道题让我们阅读原文后概括出来一个答案,但是因为东西方的思维差异,许多同学不了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即:英语表述中越具体,代表它描述的越片面,哪怕和原文语句一致。所以,这道题,即使原文翻译过来,有些同学还是不知道答案。这样的题,我们就要用范围最大原则中的两个标准来选择。
首先,四个选项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讲一个老师的事情,而且四个选项都与原文接近。BCD三个选项都能证明A成立,说明A比其余三个选项要好。通过虚实标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证明,A选项更概括、不具体。而其他三个选项更具体、更片面, BCD都在讲这个老师的某一方面的细节,唯有A,全面概括她是一位老师。所以,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A。
再补充一下,英语的阅读理解题型一共三类:
第一类:其中一个选项与原文一致,其他三个选项都有与原文不一致
第二类:四个选项都没有错误,但是A选项比其他选项更好些
第三类:四个选项都与原文不完全一致,但是A选项相对好
第一类题型是高考英语中的容易题;但高考难题中,第二类和第三类的题型比较多。
考场上快速选出答案是最重要的,这里说一下考试中较多出现的,就是所有选项与原文都沾边的情况。